一座城 一个人 一本书 | 沈燕著作《假病》研讨会在德清县图书馆举行

发布时间:2022-08-07 | 发布人: | 点击量:3428

— 沈燕著作《假病》研讨会 —

      德清在外的几个年轻学者,如在海南省博物馆的何国俊、在上海同济大学的胡桑、在陕西师范大学的胡耀飞、在复旦大学的沈燕,等等,他们既前沿、先锋、具有国际视野,又接地气,不忘将人文的根扎入乡土、地域,这也是新时代中国学人研究的一大趋向。

·一座城一个人一本书·

      8月6日,“一座城一个人一本书”第42场沈燕著作《假病:江南地区一个村落的疾病观念》研讨会在德清县图书馆举行。此次活动由德清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县图书馆承办。全国公安文联诗歌分会副主席沈秋伟、湖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钱志远、市写作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倪平方、湖州赵孟頫研究会理事张顺发、《湖州晚报》资深记者黄水良、县委统战部民族宗教科科长张敏华、县图书馆馆长杨敏红、县农业高新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晓东等出席,省作家协会会员罗永昌、慎志浩、臧运玉、杨再辉,市作家协会会员费惠玉等与作者沈燕家乡朋友、高中时教师代表、书迷等20余人参加。县图书馆地方文献室主任朱炜主持研讨会。

作者沈燕

       《假病》,由漓江出版社于2022年4月出版,是一个文化切片、一部民俗实录、一种生活逻辑,记载的是发生在江南小村的疾病故事,告诉我们如何判断自己得的是真病或假病,又该如何预防、治疗,同时还教会了我们如何在这片与祖先共享的土地上始终怀抱着希望,顺利地生活,无惧地终老。沈燕是德清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博士后,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民俗学硕士,曾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前往东京大学学习一年。

      与其说是作者沈燕携著作回乡,不如说是一种精神反哺。县图书馆近年策划实施了“跨越山与海”文化交流活动,先后有在同济大学任教的德清人胡桑的散文集《在孟溪那边》阅读分享会由县图书馆承办、在新市镇举行,在上海中学任教的杨宏伟主编的《童年与故乡》阅读分享会由县图书馆承办,朱炜选注的诗学读物《跳上诗船到德清》首发式由县图书馆承办、在上海武康大楼大隐书局举行。

      现场与会嘉宾围绕《假病》进行了热烈的研讨,诚如沈秋伟从《假病》的写作风格与独特贡献等归纳了三点:

      其一,该书通过返乡沉浸式调查,让作者内心情感的河流流淌在作为客体的田野上,构成一个非常独特的观照站位,成就了一个独特的文本样式。

      其次,该书在叙事中参插学术,寓学术于叙事之中,以叙事来支撑观点,用学术来统领叙事,散发出学术散文化的新颖风格。

      其三,该书文学性与学术性兼备,雅俗共赏,专家可读,乡间里人也可读。

      沈燕谈到《假病》的创作过程以及出版后的心路历程。该书是她的硕士论文,起初对家乡的这个疾病观念感兴趣,不过一个很朴素的想法,觉得挺有意思。后来学了民俗学后,读了一些医学人类学方面的研究,包括身体观、疾痛叙事这样的概念也逐渐了解了。到硕士论文开题时,就将此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研究,经调研得到很多资料后,沈燕发现,村民们的疾病观念其实是非常复杂的一套地方性知识体系,或者也可以说疾病观念是它的一种表现形式、一个通道,而背后呈现的是当地的地方信仰、时空观、生死观等等,也是当地的一种生存智慧,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资源,于是就形成了这么一本书。

      研讨会上,沈燕向县图书馆馆长杨敏红赠送了新书。杨馆长表示:“‘一座城一个人一本书’系列活动已坚持5年,图书馆一直在推本土作家作品,也在谋划将寓居在外的德清籍作者、研究者的作品纳入重点推荐之列,图书馆很愿意也很期待为家乡的作者、研究者搭建平台提供一些服务,创造一些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