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 一个人 一本书】杨苏奋散文集《宁静的小河》首发座谈会在雷甸举行
发布时间:2022-07-25 | 发布人: | 点击量:31137月23日,“一座城一个人一本书”第41场杨苏奋散文集《宁静的小河》首发座谈会在悦读悦享雷甸书房举行。此次活动由德清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县图书馆、县作家协会、雷甸镇综合文化站承办。县作协主席杨振华、雷甸镇宣传委员陆娟珏、县文联秘书长杨宇力、县图书馆馆长杨敏红等出席,德清籍省作协会员赵长根、慎志浩、梅苏苏、罗永昌、周武忠、黄立峰、朱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陈如尧,以及县人大代表潘晓利、县政协委员陈德明、张健梅等近30人参加。县作协副主席臧运玉主持座谈会。
《宁静的小河》是杨苏奋继《水乡短笛》后的又一力作,由团结出版社于2022年5月出版,收文72篇,是一部江南水乡的变迁故事集。杨苏奋,雷甸镇雷甸村人,湖州市作协会员,创作颇丰,并有作品散见于全国、省、市级报刊,其父杨寄尘为知名作家,20世纪90年代就在《江南》杂志发表报告文学《明珠落玉盘——沈志荣创业记》。
省作协会员罗永昌称,过去称杨苏奋为老杨,现在今改口称老杨先生,老杨先生朴实、真切的文字,就是描述了这个农民成长及周围生活的贫穷、苦难、困顿。虽然它是当年的共性特征,但作者的表达充满了坚韧向上、乐观轻松的骨气,《木柁》《过塘栖》《老歌》等篇目,可见其神,令人信服!为什么能达到如此境界?用作者的话说,“以苦为乐,充满希望,是我们生活的向往”。省作协会员黄立峰谈道,散文写作无须找寻大事大格局,不用害怕素材小,反倒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细小的事物,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集子中许多篇什,单从它的题目,就可以看出苏奋兄的努力。小事写起,娓娓道来,正是中规中矩的散文笔法。
市作协会员费惠玉以《文至真,则动人》为题,指出作者的这本集子,没有高深的大道理,也不刻意调用写作技巧,喜欢用白描,说大白话。可以说,书中的作者就是日常生活里的作者,他用一口德清乡音,家长里短,天南海北,老老实实地跟我们拉拉家常,聊聊天。然而,正是这天然不事雕琢的素朴平淡之文,却深藏了人间至美至真之情。县作协理事,任职于欧诗漫集团的何思华对此亦感同身受,强调作者虽然没有华丽的文字,却有着质朴的乡土气息和亲切的方言俚语,也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当一块块“豆腐干”被结集成册的时候,作者便垒起了自己的“小城堡”,这些情意真挚,痛痒相关的文字让城堡更丰盈而牢固。
座谈会上,杨苏奋与县图书馆馆长杨敏红向雷甸图书分馆、雷甸成人学校、雷甸小学、雷甸镇水产社区等单位赠书。受赠方代表、雷甸成校校长潘晓利表示将尽力做好该书的推广工作:“不论是时空的流转,还是物质生活的由缺到丰,书中体现的从生活不易到现在的美好,也许对现在的孩子来说难以体会,但我们明白勤奋、努力、刻苦的品质是一桩桩、一件件小事构成的。”
作者杨苏奋在致答谢辞时流露心声:“《宁静的小河》的十年创作中,主要是有感而发,写到老,学到老。看看当今时代,别人是怎么写的,自己就学着写。学习别人的精品是前提。然后,就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童年的苦难,长大后的生活浪花,即成了我写作的素材。诚恳地接受批评。”
悦读悦享雷甸书房在阅读氛围营造上,突显了地方特色,在入口处装饰了《咏雷甸枇杷》等风土诗。本土作家杨苏奋携新书回乡活动,县图书馆地方文献室主任朱炜专门写就了一首七律:“通读其书倍觉馨,莫嫌乡土掉颜形。传家珠业将逢百,接代文声且破零。雷甸短长华甸影,圩田丰瘠砚田铭。艰难多历交情耐,笔下心头共妥宁。”
●●●悦读悦享·雷甸书房
“一座城一个人一本书”系列活动自2017开展至今,先后有40余部德清籍作者写作出版的图书在此进行研讨、推荐。2022年已有赵长根散文集《小村纪事》、赵俊诗集《天台种植园》、杨苏奋散文集《宁静的小河》等三部作品举行首发式,首发式结束后,县图书馆还将编印每场作品首发座谈会选辑,组织作者进城市书房、特色主题分馆分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