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读书社】狮子山下好读书:春晖读书社悦读《应物兄》活动

发布时间:2022-05-30 | 发布人: | 点击量:2772

      每一个品牌的背后,都会有一段精彩的历史铺垫。狮子山上开元书院崇文重教的历史底蕴,与今日康乾街道优学悦读的理念,恰是美好的遥相呼应,亦是一脉相承。位于狮子山麓的千丰社区有一间“我们德书屋”,为德清县图书馆与康乾街道共建,溢满书香。

      5月29日,由德清县图书馆和康乾街道综合文化站联合主办的春晖读书社2022年第3场阅读分享活动在千丰社区我们德书屋举办,康乾街道办事处蔡欣怡副主任致辞,由姚芳副社长推荐并导读《应物兄》,近20名社员参加。读书社理事钱江燕担任此次活动的主持人。

图片

      面对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李洱的长篇《应物兄》,姚芳副社长推荐:小说随着叙事人物应物兄敏锐的触角,伸入他周旋的社会各个层面的人,打开隐蔽的角落,展示了这些人物的丰富而真实的人性,并及时反省这些触角触碰到了的人性展现生命和心灵的褶皱。而这些隐然可见的对人对物的悲悯与慈和的反省,是值得每一个人咀嚼的。社员张和亮、丁国红还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应物兄》文段。对于小说主人公应物兄的解读,社员们各抒己见。

图片

      应物兄从一位温文尔雅的文化学者,在儒家学问里孜孜以求,到违心接受“犬”向“狗”的投降,甘愿为筹建太和研究院造就自己灵魂与肉体的悲剧……一场车祸却让应物兄的故事戛然而止。若应物兄重获新生,他能否回归学术本真?(沈虹)

       “犬”与“狗”其实象征了社会上的圈子文化,是大学毕业生从满怀理想到不得不融入圈子成为一个世俗之人的转变。(姚成杰)

      作家李洱的笔触比较细腻,有些语句读来有种余音绕梁的留白,思绪可以由此发散出去,他创作的《应物兄》是对现实生活无力、无奈的自我解嘲。(林春蕙)

      应物兄是很无奈的,但他心中是有要坚守的追求和信仰的,这大概也是作家李洱想要坚守的。(朱怀毅)

图片

      《应物兄》一书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知识分子的形象,有生活中真实的一面,也有虚伪和自卑的地方。书的文字和内容时而幽默,时而充满哲思,特别是戛然而止的结尾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和思考。(姚娇)

      《应物兄》所架构的世界有点像《红楼梦》,然而《红楼梦》好歹让大观园落成了,《应物兄》还没入席就散了。但作家李洱还是在书中保留了对生活信心和希望。(王时)

      何永国解读:《应物兄》,与其说这是一本小说,还不如说这是一幅浩瀚的时代星图。全书借助他营造儒学传承中的“因、革、损、益”及当下命意,链接出三代知识群体和整个士林的顽疾,辐射出从庙堂到江湖、从跨国资本到贩夫走卒的广阔生活世界,从而将历史深度与价值关怀融入“此在”与日常经验的体系之中。正如作者李洱在书本后记写的那句话:我每天都与书中人物生活在一起,如影随形。

图片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知识分子,在名利场的角逐中渐渐迷失了自己。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演变下,部分知识分子已经工具化了,成了知识的贩卖机、社会庸俗化的助推器。正如李洱写的:“当一个人置身于森林中,你就会迷路,就会变成其中的一株树,变成树下腐烂的枝叶,你会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是森林的一部分,包括天上的浮云。”

图片

      同时,李洱又写道:“在黑暗中必须有月亮的指引,你才能走出那个森林。”幸运的是,我们还有双林院士、芸娘、张子房等,他们跟上面所描述的知识分子不一样。在社会转型时期,正是这一个个正能量的人,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相信他们,就生活在我们周围,只要我们用善意的眼睛去发现,就能找到他们的身影。

      社长倪涵认为:“虚己应物,恕而后行;与时迁移,应物变化”高度概括了上下册内容,上册就揭示了人物自己的思想及事物的本来面目;下册故事悲惨,是读者的一个价值判断,而变化却是真实的。

图片

      交流会上,杨敏红馆长就图书馆推动全民阅读做了阐述,并与蔡欣怡副主任为读书社“阅读和我”读后感比赛获奖社员颁发证书和奖品。

      推广阅读与地方文化,营造悦读氛围,助力县域精神富有,是德清县图书馆近年来着力打造的品牌服务。社员丁国红书写了一副开元书院楹联“山林再启绵延文脉,书院重开翕合德风”赠予社区。德清县图书馆还携参加活动的社员向千丰社区少年代表赠送《八哥与垂耳兔历险记》等少儿图书,并设立了一个漂流图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