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馆作家】著名作家、编剧徐小斌即将入驻德清县图书馆

发布时间:2021-10-21 | 发布人: | 点击量:1552

      徐小斌,著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画家、刻纸艺术家。自1981年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作品有《羽蛇》《敦煌遗梦》《德龄公主》《双鱼星座》等。在美国国家图书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均有藏书。2014年入选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著名女作家”。曾获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全国首届、三届女性文学奖、第八届全国图书奖、加拿大第二届华语文学奖小说奖首奖、2015年度英国笔会文学奖等。代表作《羽蛇》成为首次列入世界著名出版社Simon & Schuster国际出版计划的中国作品。有部分作品译成英、法、意、日、西班牙、葡萄牙、挪威、巴西、希腊、阿拉伯等十余国文字,在海外发行。

10月29日

徐小斌作品交流会

10月30日

徐小斌女士做客第79期春晖讲堂,主讲《“跨界的奥妙”——谈文学与影视的关系》

图片

      多年来,她不仅用生命的体验写作,而且力图把握整个生存世界,把握中国几代女性的命运与历史,并鲜明生动地再现了这一切——这正是徐小斌写作最可贵的品质。

——谢冕(著名评论家,北大教授)

      她沉迷于一种深度隐喻的小说美学,小说是她的“迷幻花园”,在花园的深处最终隐藏着意义,更准确地说,应当是“启示”,是“神喻”——没有人可以不付代价就获得它,只有那些洞察和守护着这最终秘密的女人才能以超验的灵性或者神性穿越这座花园。

——李敬泽(著名批评家,人民文学副主编)

 

脱离了翅膀的羽毛不是飞翔

而是飘零

腾飞的命运

掌握在风的手中

      一个美好的造物的破碎,在宇宙间连一点声响也不会留下。破碎了,也就成为“过去”了。

—— 引自《羽蛇》

      神界在作家那里往往是没有烟火气的存在,但徐小斌却带着沉重进入那个世界。只有明暗的对照才有意义,美丽是因灰暗的存在才显示出来光泽的。这个理念在《羽蛇》里表现得十分充分。

——孙郁(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

      《双鱼星座》为当代作家徐小斌所作中篇小说,荣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1995-1996)。徐小斌在当代文坛似乎始终保持着一种“局外人”姿态。她以诡谲的想象力、超拔的智性与敏锐的感受力长久地构造着一个个由神秘的文化符码筑成的“别处”。

      叙事的简洁,想象的奇诡,使作品蒙上了神秘的巫风,而最终的结局,则表现了九十年代女权思潮高涨的时代精神。这是所有获奖作品中,唯一一篇以女性的立场组织叙事的作品。

——季红真(著名批评家,辽宁大学教授)

      通观《敦煌遗梦》全书,不难发现两个主题贯穿交织:一是渴望,二是恐惧。实则后者更为无形。恐惧,通过某种宗教情绪蔓延下来,超出了爱情领域。简言之,是生存与命运令人生畏。

——朱正琳(著名批评家,央视读书时间栏目总策划)

 

      《炼狱之花》堪称“中国版《阿凡达》”,东方与西方关于人类终极问题的思考,在这里相遇。“阿凡达与海百合,一个从人类世界到潘多拉星球,一个从海底到人间,结局却殊途同归——永远无法返回自己的原初状态。” 

——潘凯雄(著名批评家,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

      这是一部史诗。它涵盖了中国百余年的历史,它是从1890年开始的。

      女主人公是一个非常孤独、敏感的女人,她从小失去了母亲的爱,因此终生都在寻求爱——但却始终没有得到。她的爱情也许在1980年代,然而,这爱却并没有真正实现。

      书中有很多神话一般美丽的场景,使这个故事显得神秘,但这并不妨碍它是一部史诗。

      此前我对整个华文文学完全不了解,非常感谢这部书的作者,她使我与华文写作产生了共鸣。

——美国的权威书评刊物

美国国家图书馆协会会刊每月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