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一个人,一座城,一本书”活动第24场朱炜新作《莫干山史话》分享会
发布时间:2019-06-19 | 发布人: | 点击量:1830“一个人,一座城,一本书”活动第24场
朱炜新书《莫干山史话》分享会本周六上午将在莫干山皇后饭店举行。来自德清县作家协会、莫干山看屋人后代、莫干小学老校友和莫干山上别墅承租经营者,20余人,将围绕此书展开话题,谈谈此书,谈谈莫干山在我们心目中的样子。
德清县图书馆在莫干山麓庾村建有莫干山民国图书馆,于2016年3月19日开馆,《莫干山史话》的作者便是莫干山民国图书馆馆长。他说,写这本书是一种机缘所致,莫干山让人太有好感了,时下文旅结合,这本书对于莫干山的游客来说,或是一个礼物。
关于《莫干山史话》
朱炜著,团结出版社2018年版。这是近年出版的莫干山主题图书中很特别的一本,可以说是一本讲莫干山旧闻的书,或者说是一本讲莫干山前世的书,颇有些意思,有些料。作者很能写,故事或长或短,一个套一个,信息量巨大,让你一次看个过瘾。如果你只对图片感兴趣,书中100多张老照片会让你体会出另一番味道。此外,家有小朋友的朋友,书末100多首写莫干山的诗词尽供挑选,对于培养小朋友对诗词的热爱或有帮助。
作者简介
朱炜,笔名清书,浙江省作协会员、“新荷”作家,湖州市青联委员,德清县社科联理事,现供职于德清县图书馆,著有《百里湖山指顾中》《君自故乡来》《莫干山史话》等四部,曾获孟郊奖优秀作品奖。
写在《莫干山史话》书前的话
《莫干山史话》
朱炜 著
文/朱炜
朋友,你到过莫干山吗?
朋友,你准备何时再来莫干山?
黄膺白先生诗云:“雨后山光分外明,梧桐叶落报秋深。”自我有记忆起,从三桥埠到庾村的老路,俗称三莫线,为德清乃至湖州境内最有味道的一条公路。道路两旁种有超过一甲子树龄的梧桐树、乌桕树、麻栎树,在深秋,或红或黄,很是好看。从前上莫干山,就是走的这路。近几年,因县城武康方向来的一条新马路,这里的状况发生了不小的改变。现在,路是宽了,速度是快了,时间的美感是没有了。而历史的无情就在于今天正确,当初也没有错。
好在山水未改,楼阁仍参差。从清凉亭下望,全山除几处红、蓝铁皮屋顶掩映外,竟不容易发现第二种颜色,犹如碧海连天。但一入秋,山中之枫辄丹黄,辄浅红而带紫,缤纷五彩,不辜负看风景人。清风霁月,一程山色一程诗,我的童年就在这天真烂漫中度过,吸收着天地间清淑之气,刚识字就学着认别墅门头上的颐园、云庐、松坞、怡柯小筑,听别墅的看守人后代讲山中故事。错过了山上的杜鹃花季,山涧里还生长着菖蒲、野兰花,树下可以捡拾松果、金钩子、蝉蜕;漫山遍野的萤火虫像小灯泡,秋虫出生了兀自地浅吟低唱小夜曲,偶尔还能听到黄麂在深山发出的呦呦鹿鸣……喏,那不能忘记的欢乐和奇妙!记得小学六年级时,我的一篇写莫干山竹子的作文还得过语文老师的评语“有郑振铎之风”。莫干山对于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特别的礼物。
后来我到杭州读大学,爱上了唐诗和西湖。而从西湖到莫干山,更是一条神秘的山水连线,整个中国近代史因之波诡重叠、云遮雾障。山上时雾时雨,有灵有梦,较之中国其他山,莫干山称不上雄伟,却处处可见现代文明的薪火,向来客述说这里曾是一块繁华之地,一个乌托邦一般的地方:试观市政、医院、邮电、商业、教育、文旅诸所需要之端一一设备,渐臻完美,俨然有通都大邑之仿佛。
早几年,浙江省作协副主席薛家柱先生就建议德清作家写一部《莫干山史话》,“这样,即使房子不存,历史却永远流传在莫干山”。结果英国人马克逐梦来到莫干山,在山上开了一家咖啡馆,业余写了一本《China Cuckoo》(中国杜鹃)。我很喜欢读马克书中第十章“归去来兮”:“莫干山在东端,往西山山相连,直到天边的喜马拉雅。而地图上弯弯曲曲的山脊线遥指珠穆拉玛,再往西行就是欧洲了。山超越了它的意义,横亘东西。归去来兮,既处同一群山,则聊可欣慰——但首先我要熟悉自家庭院。”(吴薪松译)正是马克让莫干山在百年后重新出现在西方的视野中。都说北纬30度所经之地,是地球上最亮丽最神秘的区域,莫干山恰就在这条纬线上,今天我们走读莫干山,不能再从它的全世界路过。
人言,三十而立。20岁时觉得奔三很可怕,但是真到了30岁,跻身奶爸,反令我时时充满动力,懂得深耕一个领域。我的人生前三十年,若说有什么经历值得分享,即读奇书,游名川,见大人。而这三桩人间雅事,又有三分之一集中发生在莫干山。正如莫干山中国青年协会宣言里写的,“既谋身体之健益,未敢或忘于智德”,“借江山之助,借分寸之阴,“活泼身心,砥砺学艺,发提青年精神,建设团体生活”。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以为年轻人都不该被世界寂寥地驯养,是我的担子我都愿意承受。年轻、稚嫩、弱小,皆不必慌张,把所有的“旅寓”给予“家园”的对待。莫干山可谓我的福地,山的海拔不高,但是它的台阶很高,需要我不断攀登。
过去的三四年,我与莫干山的故事非常密集:
2016年,我履新到莫干山民国图书馆任馆长;
2017年,我应高天成夫妇之邀在裸心堡讲演了“这地方是莫干山1号”,与南浔区图书馆馆长陆剑联合策划了“那年的风景——莫干山的南浔印记”展览,参与了民革浙江省委会组织的首届莫干山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
2018年,我参加了纪念黄膺白夫妇进山九十周年仪式、首届莫干山文学周活动。
人或有天职,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穷尽一切可能把它做好,我一直在努力,做一个有内心版图和能量源泉的写作者。每有朋友告诉我,听某某老先生说:“今知莫干山历史的年轻人中,朱炜可算其一,他是很勤勉和用心的小伙子。”很惭愧,感谢大家对我的抬爱,我只是把写作莫干山的故事,当作一种志愿服务在做。莫干山历史的“活体”是山上两百多栋老别墅,和硕果仅存的若干八九十岁的老翁。别墅不言,老翁少语,当我有意识地和他们谈起山上的谁、什么时候、怎么样时,常得到的答案是:“噢,是有这么一个事,那是抗战以前了,你勾起了我的很多回忆。我可以讲给你听。”也正因为如此,我更像是在山下长大,又重新回到祖辈身边的小孙子,莫干山向我张开了怀抱。
梧桐知秋,枫染山醉。不知不觉地,就这样积少成多,《莫干山史话》有了一点属于他应有的模样。第一版面世后,我还打算出增订本,尽可能弥补一些遗憾,更正一些错愕,使莫干山少一些演绎多一些原汤原汁。
屋上有青山开门即见,窗外有沉静灼人的星会心不远。当你手捧此书,你已经与莫干山为邻,也许你现在就想奔赴莫干山。那么,朋友,我们莫干山上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