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桑:忆童年,写故乡,怀思情
发布时间:2018-09-05 | 发布人: | 点击量:4229对于很多人来说,
江南是伴着文学作品而来的。
关于江南的诗句,
细腻而动人,
在我们的心灵中搭建起一个
美丽梦幻的江南意象。
诗人胡桑来说,江南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在孟溪那边》是胡桑的首部个人自传性散文。
他用一种绵密、紧凑又纵横交错的行文方式描摹、追忆、还原甚至重构了一个故乡,一个位于江南腹地的村庄。
今天上午,胡桑第一部散文集《在孟溪那边》阅读分享会在新市德清三中举行。由莫干山民国图书馆馆长朱炜主持。
新市镇党委副书记王彤致欢迎词:新市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在孟溪那边》对新市是件有意义的事情。胡桑不忘初心,不忘家乡情,值得青少年学习。
胡桑向德清三中图书室、德清县图书馆新市分馆赠书。
胡桑介绍创作心路:小时候,他好奇而天真地在故乡的田野里奔跑、玩水、抓鱼、插秧、钓龙虾、烤蚕豆,江南的一切已经偷偷渗入他的血液中。作品以一个孩童的视角认识世界,认识故乡。他以手绘图的方式记录了记忆中的地理孟溪,与自然的融合体现了儿时的美好。正是这种气息塑造了他对世界的感受力以及想象力,最终在他的体内凝聚为对待世界的方式。
胡桑的老师杨再辉、张明儿都对学生在文学上的造诣与成功之路表示祝贺。杨再辉老师说美好的意境读来带有淡淡的伤感;张明儿老师则非常欣赏胡桑文字运用娴熟,语言丰富、亲切,描述很到位。
新市文史专家韦秀程说,从1912年新市出去的名人有三十多位,正面写故乡的唯有胡桑。
三中党委副书记陆战英、好友金晓慧、书友会成员何思华、章青霞、庞树芬、黄立峰等与胡桑交流,作品没有人物,却同样打动着读者,因为《在孟溪那边》描述的乡间景物让每一位读者回望童年,追忆童年,也看出作者的心灵轨迹,甚至上升了一种哲学涵养。
德清县图书馆馆长慎志浩说,这是我们馆新年的第一场新书分享会,因为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胡桑离开故乡,有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透露出他的故乡情。精心将分享会放在三中,希望学生遇到胡桑这位优秀的诗人,读完融入他细腻的情感作品,能在新市的莘莘学子心里种下故乡的种子,生根发芽。
新市三中热爱诗歌的老师陈泉荣,三中学生张旺、李琪向胡桑请教诗歌及写作问题。胡桑说“诗歌是一种创造性语言,语言的突破来自于体验和语言的自由流淌。当你学会认识周围的人与事物,你就会认识自我,你的书写才会有意义。”
最后,以张和亮在现场朗诵的来自《自序:索引故乡的异乡人》中的一句话和各位道声晚安。
“我仿佛看见,事物都在试图完成自己,但最终都会丧失。人在事物中占据了某个位置,逐渐习得某种习气,这是某些文字结构自身的气息。……人只有在索引一个内在的故乡时,才能成为异乡人,才能消化随时随地到场的生存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