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领读人:朱锦东(2024年第一季)
发布时间:2024-10-22 | 发布人: | 点击量:296乡野中,晨风里,
我们打开书本,品读乡村文化,
喜看家乡变迁,感受时代脉搏。
乡村领读人,
我们,在家乡领读!
「领读人」不是"领着别人朗读",而是"引领别人阅读"!
我们乐于读优秀的书,善于分享优秀的书,并找出藏在书里的"智慧"。
乡村领读人 | 朱锦东
大家好,我是乡村领读人朱锦东,是莫干山居图的民宿主。我的一生与书结缘,书也伴随我的一生。
我的阅读是从看连环画开始。在我的记忆中,大概7-8岁吧,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对我印象最深,至今有些画面还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作为60年代生人,当时能在农村看到这样的连环画,得福于我的叔叔,当时他在上海复旦大学就读,是他给我买给我寄的书,这也是我喜欢文学的开始。
到了初中,我开始阅读鲁迅的《阿Q正传》《狂人日记》以及四大名著等。看不懂,因为当时课本并没有这样的文章,但学校的图书室里有,偷偷地看,生吞活剥地读。许多字不认识,而且我当时也没有很多的读书时间,虽然我也是个所谓的干部子弟,但妈妈是下放回乡的,是农村户口。和农民的孩子一样,我每天放学要拔猪草,周日要上山砍柴、挖地种菜,这些活不是我所喜欢,但我必须得去做。但为了读这些书,解决不认识的字,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我每天撕一两页《新华字典》放在口袋,在干活的时候时不时地拿出来看,默记其中不认识的字和不知的字义,长期坚持,给我的阅读帮助不少,求知的状态可谓如饥似渴。
当时为了找郭沫若的《女神》看,我居然给郭老写信,不知他的地址,就写北京郭沫若先生收,居然能收到,而且还收到了他办公室的回信,现在想起来觉得不可思议。因此我至今还能背诵《女神》的不少篇章,那些激情四射的诗句,给了少年我终身的美好。
之后我喜欢逛新华书店,看上的书就买,有时候会掏空口袋里所有的钱。在我的莫干山居图的书墙上还有我十几岁买的书,书页上有我用毛笔写的批注,字体稚拙,看法幼稚,但也觉得可爱。虽然一生爱书,读书,但成就的还是一生的平平常常,庸庸碌碌。尽管如此,阅读还是成为了我的一种生活习惯。
2012年,我创建了陈列有三万册图书的“图书馆”主题民宿——“莫干山居图”。顶天立地的书墙、巨幅字画营造出气势恢宏的震撼力,令人叹为观止。
如今,莫干山居图是《花城》杂志的创作基地,也是“作家村”的创作基地,作家沙龙、新书发布会等活动络绎不绝。寻根文学代表人物韩少功、先锋派代表作家马原、著名诗人吉狄马加等上百位名人都来到这里。有了文学艺术的底色,民宿被赋予了更强的生命力,也唤醒了乡村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