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画梅的老人走了

发布时间:2018-06-23 | 发布人:德清图书馆地方文献室 朱炜 | 点击量:7721

  今早读《德清新闻》,得知吴朴老人走了,他是2013年11月15日走的,这一消息是记者陈德明在其标题为《寒梅虽已凋落 清香长留人间》的文章中发布的。我知道消息时老人已走了半月余,恰逢天气转凉,这则“讣告”使我更觉得今天特别的冷。


  吴朴老人,我还没来得及拜访他,虽然我和他住得挺近,都在三桥埠。有人这样描述吴朴的家,“芭蕉深处,青苔路沿,数间紧依山脚的青砖瓦房,即乃吴先生的家。人未至,有犬蹿出,吠声连连,铿锵有度”。他生性淡泊,不慕名利,生活中与练市镇的王礼贤相若,均乃谦谦和善之尊长,作品经常随手送人,且有求必应。《吴朴书画集》出版不久,他便叫女儿送来图书馆。小字辈,本不该多打扰上了岁数的人。今年春,我因著录德清县艺文志书目,曾托人向老人问候。来人转告我,他听过我的名字,他现在的精神头老虎都打得死,若得空,可以来舍下坐坐,无妨的。未曾想,我再没有机会聆听他的教诲了。都怪我,太讲礼,却失了大礼。

2009年冬吴朴在作画


  吴朴(1923-2013),字子谦,号北龙山人,吴兴荻港人,祖居今犹在。自幼受教于吴昌硕的嫡传弟子席茂斋,曾与潘天寿、诸乐三、周仓米等先生的作品同展一堂。原在三桥供销社下属的合作商店工作,一生与书画相伴,是钱塘书画社社员、吴昌硕书画会艺术顾问。


  清素、高古、繁而有序,老人最善画梅,室名伴梅居,所绘梅花线条苍劲有力,设色古艳,形态多姿,尽露吴门画派的“骨骼”,人称“吴梅”。古稀之年,他重放霞红,更有“江南梅王”之誉。画梅,他有自己的经验之谈,布局为主,曲者得姿,直者留病。应该看到,吴朴的画是很有市场的,有一段时间,不仅他家中的存画被收购一空,价位也节节攀升。20世纪末,深圳红荔书画馆、中国台湾梅花书画馆、美国纽约翠园艺术馆联合为他的作品举办过巡回展,在环太平洋地区刮了一阵吴朴风。2012年,他考虑再三,将八十幅作品捐赠湖州职业技术学院,院方深为感动,遂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吴朴书画艺术馆”收藏这些作品。欣赏过湖职院藏这批作品的人,一定会被老人的用色热情、画面反而清醇的风格所感染。这是吴朴艺术的基本面貌,可见出他对人生的超越态度。“梅花一支独秀”,私以为吴朴简直是林和靖、王冕之后又一“梅精”。林和靖把梅的气味写尽了,王冕把梅的脾气摸透了,吴朴则把梅的轮廓画遍了后,始化身白梅,中经绿梅、黄梅等阶段,最后变作红梅。他画梅花,实是画自己。他的书法也真,运笔豪爽,一看就知是“练家子”。我很喜欢他写的“福”字,朴拙,硬气,美意延年,若有金石味,又似墨玉雕成的。自古君子比德于玉,但真正当得起这一称誉者,罕有其人。所幸我从吴朴老人的书画中看出了玉的影子,玉的声音,玉的证明。他正是凭借着玉的特质,击败了生活之累,进入了艺术之园,并足以与那些名辈们相颉颃。


  今冬的梅花还没绽放,吴朴老人却悄然走了,享年九十一岁。不及前往相送,甚愧,闻讯作小文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