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砖今有下落

发布时间:2018-06-23 | 发布人: | 点击量:7871

武康砖今有下落

德清图书馆地方文献室 朱炜

 

徐乐山收藏古砖“余不乡”

徐乐山收藏古砖“武康□□砖”


  在中华文化版图上,武康应是文物彰著的重镇。清道光《武康县志》卷一“地域志一•邑纪”载:“县自汉初平间置永安县,越百余年至晋,乃名武康,又三百余年至唐,乃改武州……三国吴黄武元年,封朱然为永安侯,永安元年封孙谦为永安侯……”今遍览武康方志,知武康县始称永安县是在汉初平四年(193),改名永康县是在晋太康元年(280),正式定名武康是在晋永康元年(300),晋永嘉四年(310)怀帝封周赞武康县侯。这些弥足珍贵的邑纪说明武康自东汉后期历经六朝,已作为自治之县及侯邑被经营。其间,大族、贤达组织家丁于山麓溪畔整治环境,建置家业,繁衍子孙,死后于故宅附近,择地而葬。
  先人既葬,就得有墓,要烧砖。墓砖上的纪年,较之一般文献记载更为可靠。当然,有一些砖也可能是兵乱之后大兴土木建城闉、堂庙时所遗。2014年9月24日晚,走进徐乐山先生在武康的石籁斋,见满架满库的古砖,以汉晋时最多,又读古砖朱拓、用古砖做成的砚台、茶盘、菖蒲盆等,遥想当年汉家陵阙,不由生兴亡之叹。乐山先生是爱好篆刻,玩古砖多年,与各地收藏、书画名家时有交流,使他刻出来的印章特别接地气,深具金石味,最近他正在酝酿筹办一个砖拓展览,出版一本由名家题跋的砖拓图录。我问乐山先生,您处可有武康砖?他笑了,随即领我赏看了几方,好漂亮,其中有一方边款隶书“武康□□军”,一方边款带条纹镶嵌“余不乡”三字。应该将这两方砖永藏于县博物馆的,或者做主题馆进行专门的展示,这是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的沉甸甸的故乡历史。
  在石籁斋的两个小时,我的脑海中闪过几个人名,一个是陆心源,一个是徐熊飞,一个是吴昌硕。陆心源先生曾倾尽大半生心血收藏汉魏至唐宋元各代古砖千余方,出自原湖州武康、长兴、安吉各县的古墓,并专门建千甓亭贮之,著《千甓亭古砖图释》,拍录砖铭拓片中纹样别致、字迹奇异者,旁考纪元、地理、官制、姓氏及装饰图案等信息。这样的精深的著作,对于研究金石考古学和书画艺术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惜了,清武康人、曾任诂经精舍讲席的徐熊飞所著《前溪碑碣》,没能保存下来。而提起吴昌硕,几乎无人不知,吴昌硕纪念馆新馆两周前才新开,这位篆刻大师年轻时在安吉乡下从古砖上学过书法,特笔画古质耳。我的好友、嘉兴塔影阁主人肖龙根兄和石淙潘继斌兄几次来电问及武康砖的下落,他们都懂得抢救工作不等人,此外图文记录时不我待,古建筑和老手艺消失很快,一二十年后还在的不多了。可是今天的武康,竟鲜有如是痴迷又执着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