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的抒情:仙潭老汤面馆

发布时间:2018-06-23 | 发布人:八月江南 | 点击量:4849

  2013年的夏天,某人悠然慢步在新市(旧称仙潭)西河口中段,行过太平桥,折弯向南五十米,就停步了,他望眼之中皆为怀旧的感触,所谓“临风怅触,心底忆往述怀”即此。他的脑海里瞬间闪过意念,设想利用一侧仿古风木屋楼坊,开办一家具有新市地方传统风味的面条馆——仙潭老汤面馆。


  时隔几天,此计划被实施了,西河口中段一家古朴色调的“仙潭老汤面馆”就出现在新市人的眼前了。


  这是一处位于新市古建筑群落的地方——一派幽静与雅致的传统美学情景扑面而来。这里是有桥、有河、有埠口、有明清民居群的地方。新市人都知道,这边一座驰名遐迩的清代古石桥“太平桥”守在面馆的右侧,面馆紧倚着古河埠,位于河的南岸。这些古河埠现已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其沿河古驳岸被一些大陆古建筑研究学者称为迄今为止中国大陆保留最为完整最长(全长约二华里)的宋代或更以前的石造驳岸,是新市向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最为宝贵的景态资料。


  若细心看,这些石岸沿河水稍稍的弯斜,那么柔顺,以河水的柔缓曲折延往,东西走向,与这里的建筑和天地日月昼夜辉光,融为一体,深得自然之趣。连岸的埠口造型多变,兼具实用与美观。河埠以条石筑成,岸壁直整,多数以宋代官石——武康褚石砌叠而成,缝接自然细密,由于年份因素,那些缝隙已被污泥飘尘填满,间或有一些草草藤藤长出来,绿得惹人爱怜,却越发让遗存的古驳岸显出沧桑的样子。河水清活,源自于远涉深山奔流的苕溪,河面上小鱼簇拥群群围转,这些亮针般的小鱼,很活跃,翻跃追游,但整个河面却没有一丝杂音,天籁静美。中国文化历来追求“淡于形写而贵在神奇”的效果,可见文化源于自然。这里所见一切,皆非人工巧妙安排,游客身临其境的享受与想象,则可以挥发许多令人叫绝的纤巧睿智的思绪。面馆置于此处,遥想新市当年“比屋傍河开市肆”的繁华盛况,可谓是得天独厚,古今呼应,得自然风物灵运以美味的启示。


  这家面馆取名“仙潭老汤面馆”,应该是很得体的。首为“仙潭”,点明面馆位置与传奇色彩的定调,凸现千年古镇本土文化,传颂新市古朴民俗民风,萃集和汇总本地食味神韵,秉承和挖掘新市传统烹饪古制,重现古镇前朝时期面馆盛景店况。而后是“老汤”,专指面条下汤是经过烹鲜久煮长熬而得,非一般敷油添料快作之水。味美不用说,其内含营养成分丰富杂多,这更令人心悦诚服。符合古镇仙潭历代“食不厌精”的工夫细活饮食习惯。最后是“面馆”,意指此馆专做面条饮食,选取水乡仙潭特制风味的粉面,配以鲜美天然食材,佐于老汤。面条饮食品种有:干挑面、三鲜汤面、海鲜面、羊肉面、猪肝面、腰花面等等二十多项品类,面馆秘制的不同口味的大碗面让年轻人大开眼界,大饱口福。我看到一些年长的人,他们吃下第一筷面条时,眉间会有自然地轻蹙,眼睛稍合,自然也就有了怀想的空间。他们自然会想起旧年的航船,呜———,听到航船艄公吹起了螺号,沉沉的远声,从西栅的某一处响起,飘在西河口上空,与远近发出的鸡鸣声一起盘旋在晨雾的上空好一阵子。


  这段时间正是仙潭名品“酱羊肉”上市初期,晨光里的“仙潭老汤面馆”便门庭若市,人来人往。此馆内设简洁却略带古风,几桌洁净,门窗镶格,一走入店堂就让人飘进了传统的画意中,香味诱人,教人想象当然惬意,所谓人间绝色,天下美味,皆能为人所醉。半碗酱羊肉,一碗羊汤面,喝些本地黄酒,三五成群,四五成众,自然让人有相当的吸引。“仙潭老汤面馆”正是秉持人性崇尚美德,追求食味境界奇迹,此处可见设计者对于仙潭家乡的热爱与引人入胜的良苦用心,心蕴怀旧的抒情而筑馆于此,也为一些寄身他乡怀旧的新市人每次回到家乡,在这半梦半醒之间吃到纯真仙潭的老汤面,口味纯正的老汤香溢庭园,听着面馆里放着幽幽低声忽续忽断的邓丽君《想你想断肠》“柳丝长,情意也长,想你想断……”一个熟人声音的招呼,却打断了那歌词的后句,才让人湿湿的情绪有了控制。


  这“仙潭老汤面馆”的老汤面怎么如此诱人呢。
 

(原载《德清新闻》2014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