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成才的沈约
发布时间:2018-06-23 | 发布人:邵振华 | 点击量:4933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生于公元441年(宋文帝元嘉18年),卒于公元513年(梁武帝天监12年),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文学家、史学家,还是一位诗歌创作中“四声”韵律倡导者。自古英才多磨难,沈约年少时就是一株生长在风刀霜剑下的幼苗。
父亲叫沈璞,曾任淮南太守,不幸的是触犯了朝廷,判了死罪,元嘉末被诛。作为死刑犯的儿子受到了株连,从此,年幼的他隐姓埋名,随母亲四处逃难躲藏。亡命天涯的日子是极其艰难的,风餐露宿,饥寒交迫,饿了野果野菜充饥;冷了便以柴草作衣被。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实难熬啊!还好,没几年,遇上了皇帝下了诏令:特赦天下,才摆脱了这种苦难生涯。
父亲的遭遇不测,使家中失去了顶梁柱,经济上断了来源,断炊是常有的事,母亲艰辛地独撑着这个残破的家,孤儿寡母相依为命。遭人白眼和欺侮是常有的事,有一次,家中好几天无米下锅了,年少的沈约来到乡里一个大户人家讨米,“丐于宗党”,“为宗人所侮”,大地主叫他跪拜叩头,让他从跨下爬过,气得沈约脸青鼻紫,他怒不可遏,厉声对大地主说:“我宁可饿死,决不吃你的‘嗟来之食’!”随之将手中讨得的一袋米悉数“覆米”于地“而去”,好一个有骨气的孩子。
沈约是个乖巧的好孩子。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起早贪黑,尽力帮母亲多做家务事,重活脏活抢着干,好挤出更多时间读书。母亲见他身体瘦弱,心疼地说:“儿啊,你不要累坏身子,让阿母来做吧。”“阿母,不累,不累,你歇歇吧,我年轻,有的是力气。”母疼儿孝,日子就在苦苦巴巴,酸酸楚楚中度过。
年少的沈约在心里早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吃得苦中苦,一定要趁年轻多读点书,多学点知识,多增长才智。
一天,他读着汉代的一首古辞《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他顿有所悟,心中反复默诵着古辞中的劝戒之语,绝不能虚度年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他在贫穷困苦的生活中奋起,笃志好学,昼夜不倦。
每晚在油灯下专心致志地细读深思,一有所悟即提笔疾书,做下读书笔记。“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阿母,儿夜读耗去的灯油我会想法子去赚的,求求阿母,多给点灯油吧。”“儿啊,不是阿母吝啬灯油,是怕你弄坏了身子啊!”沈约读书常常到深更半夜,母亲几次醒来灯还是亮的,便起身强行掐灭灯火,催儿子上床睡觉。沈约拗不过母亲,只得重新安排读书的时间:“昼之所读,夜辄诵之。”即白天看书,晚上就背诵白天所读过的诗文。昼读夜诵,黑夜可不必点灯费油,真是一举两得。沈约抓紧白天的大好光阴,更充分利用夜里的时间,遍攻典籍,博览群书,他“好坟籍,聚书至二万卷”。
由于大量阅览经史诗赋,读促进了写,沈约的写作能力日增月长。饱读积知识,深思悟大理,熟虑增睿智,正是年少时期的勤学苦读,加之他的“聪明过人”,长大成人后,成为一代英才,著书立说,鸿篇巨制源源不断地从他的笔端产出。所著史书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知识性的书有《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及自撰《文集》,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值得一提的是沈约所撰著的《四声谱》,这本著作是他“独得胸襟,穷其妙旨”的“入神之作。”四声的发明,始于齐永明(公元483至493)年间,“永明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眺、瑯玡王融以气类相推敲,汝南周顒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沈约提倡为文作诗应讲求音律,“十字之文,颠倒相配”,“观休文众制,五言最优。”到了沈约,变为两句四句或八句换韵,使诗的音调趋于和谐活泼,请看他写的《拟青青河畔草》五言诗:“漠漠床上尘,中心忆故人。故人不可忆,中夜长叹息。叹息想容仪,不言长别离。别离稍已久,空床寄杯酒。”此诗两句一换韵,且采用珠联修辞格,即“故人”联“故人”、“叹息”联“叹息”、“别离”联“别离”,如串珠似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呈现出一种新气象,这是前人少有的。
再如他的《石塘濑听猿》:“噭噭夜猿鸣,溶溶晨雾合。不知声远近,惟见山重沓。既欢东岭唱,复佇西岩答。”共6句,每两句为一对偶句。这是一首写景小诗,以猿鸣之声衬出山岭之愈幽静。还有一首《早发定山》五言诗:“夙龄爱远壑,晚莅见奇山。标峰彩虹外,置岭白云间,倾壁忽斜竖,绝顶复孤悬。归海流漫漫,出浦水浅浅。野棠开未落,山樱发欲燃。忘归属兰杜,怀禄寄芳荃。眷言采三秀,徘徊望九仙。”全诗14句,两句为一对,极工整。描绘了河山壮美景色。诗作严格遵从他的“四声”之说,非常注重声律、对仗。
后人评价沈约所写的诗“虽淡有旨,故应高出时手,卓然大家。”他的五言诗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开创了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正近体诗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从此以后,诗歌创作在音韵格律上渐趋工整,沈约功不可没。
从沈约的身上我们可以悟得一个道理:年少时经受的种种磨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就看你如何利用它。从逆境中顽强奋起,可以改变人生的轨迹;在困顿跌仆中消极沉沦,能葬送自己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