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与求《龟溪集》
发布时间:2018-06-23 | 发布人: | 点击量:12093《龟溪集》书影
沈与求(1086—1137),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人。政和五年进士。历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除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卒谥忠敏。
沈与求以奏事切直称,其诗文集在生前并未编定,而其没后,文章散佚,久未结集。直至其孙始刻成《龟溪集》,这是沈氏著作的首次刊行。后来《龟溪集》各种版本多从此出。然关于此本的编定情况,刘承干在《吴兴丛书》本《龟溪集》跋中说:“此集忠敏薨后,淳熙四年参政姚公出龟溪诗文十二卷,命湖州教授张叔椿为之序。集中‘慎’字作‘今上御名’、‘构’字作‘光尧嫌名’,可知为淳熙初年所编定,至绍熙中其孙诜刻之。有观文殿大学士李彦颖序,言公之孙诜裒辑类次十二卷,以此集成于诜手,与叔椿序不合。其实编自姚公,刻自沈诜,不必再疑。”刘氏所云当可从。
沈与求《龟溪集》在问世不久就已经被人所注意。宋代著名藏书家陈振孙在其《直斋书录解题》中记载到沈与求的《龟溪集》,其文云:“《龟溪集》十二卷,知枢密院忠敏吴兴沈与求必先撰。建炎绍兴之间,历三院翰苑,以至执政。尝奏言王安石之罪大者在于取扬雄、冯道,当时学者惟知有安石。丧乱之际,甘心从伪,无仗节死义之风,实安石倡之。此论前未之及也。绍兴七年终于位。”而后尤袤《遂初堂书目》亦载沈与求《龟溪集》。此所著录《龟溪集》,应皆为沈与求孙沈诜所刊刻者。又,《吴都文粹》曾录其诗二首。凡此诸端,皆可见出沈氏在有宋一朝即有文名。
至明代,宋版《龟溪集》已经难以获得,于是沈与求的十六世孙沈子木又依宋本重刻。其《忠敏公龟溪集叙》云:“忠敏公者,吴兴武源之龟溪里人也。旧有《龟溪集》镌行,观文殿李公诠次颠末,详哉其言之矣。顾时代递迁,卷帙沦失,几不获睹。偶得善本,批玩再三,因之动绎思焉……万历庚子岁秋八月之吉十六代裔孙子木汝南父书于金陵奉长之观省堂。”。
清代编纂《四库全书》,沈与求的《龟溪集》亦予收入,仍为十二卷,其底本为两浙盐政所采进。《四库总目提要》多称其制诰奏议之作,而诗名不显。《四库全书》以后,沈与求的集子还有吴兴刘氏嘉业堂1913年《吴兴丛书》所收《忠敏公龟溪集》、张元济《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明万历本《忠敏公龟溪集》。张元济在评论《吴兴丛书》本时说:“吾友刘翰怡以旧钞本梓行,曾据明本覆核,校订精详,而几尘风叶,间或不免。”而《四部丛刊》续编则影印明刊本,张氏又自为校记一卷附后。
综上可知,《龟溪集》的主要版本有宋刻本、明万历刻本、《四库全书》本、《吴兴丛书》本。而宋刻本为各本祖本。明万历刻本为据宋本重刻者,前人曾把明万历本前五卷与宋本对勘,“别无异处”,可知明万历本亦为善本。故后《四部丛刊》续编、《宋集珍本丛刊》皆曾影印明万历刻本。
今德清县图书馆重刊《龟溪集》以《四库全书》本为底本,聘陈景超点校注释,由浙江古籍出版社于2014年5月出版。为《四库德清文丛》项目成果之第二本,第一本为《女红余志 簪云楼杂说》。斯是幸事,乐作此篇。